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朱光潜致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
朱光潜致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一)
全书是朱光潜先生以朋友名义写给全国青年的十二封信,话题宽泛随意,生活气息浓厚,亲切自然。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
"Where my heart lies, let my brain lies also."
--R. Browning: One Word More
一、谈读书
朱先生希望青年早早养成读书的习惯,才能永生受用。因为读书“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用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
但是年青人有个好处,他知道自己的兴趣指向,可以在兴趣这条路上或跋涉或飞奔,慨然向前。
二、谈动
“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你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就这样颓唐沮丧,我实在替你担忧。”“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担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当然,愁源多种多样,像现在许多同龄人那种没愁楞喊愁,事事都称愁的态度,纯属扯淡了。像屈原那种愁,虽不能说是应该鼓励的,却只叫人怜悯,继而产生爱国和做人的力量了。
三、谈静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是的,像小孩子那样,用一双无知幻想的眼睛看待周围的人、物和事,也会生出无穷乐趣,纵然这种乐趣在成年人严重极其无聊,然而独慰己心不已足够了吗!昨晚,一同学误把闪盘认作打火机,另一同学说:“你把闪盘插到电脑上,盘后面就会冒火,成打火机了。”我就说:“然后,电脑就轰地飞到天上了,‘神七’就发射了。”后来,想到一首歌《星星点灯》,想必是星星的一角上挂着一个喷火的电脑,成所谓的“星星点灯”了。自己想,自己笑,心里觉得很有趣。
“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四、谈十字街头
在这个社会,你是一个20来岁的青年,你的同学有30来岁的老同志,又有比你小两岁的比较年轻的同学,然而现实却是这样:“围着你的全是肤浅顽劣虚伪酷毒,你只有两种应付办法:你只有和它冲突,要不然,就和它妥洽。在现时这种状况之下,冲突就是烦恼,妥洽就是堕落。无论走哪一条路,结果都是悲剧。”
我希望真正有值得烦恼的事的烦恼的人最终都能冲突出烦恼,而那些无愁生非的卑贱小人都绝迹就好!
五、谈升学与选课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
学习到底是倾向于兴趣还是囿于现在的专业,死死抠一些自己本不在行,本不在意的东西?
六、谈情与理
对于自杀,朱先生说:“前几天听见一位国学家投河的消息,和朋友们谈,大家都觉得他太傻。他固然是傻,可是世间有许多事项得有几分傻气的人才能去做。纯信理智的人天天都打计算,有许多不利于己的事他绝不肯去做的。历史上许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多侠烈的事迹都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仁胜于义,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
我是赞同以情感指引生活的,情感跟理智可以并存,但是情感会深入人心,使人终为真正的人,使生活终为真正的人的生活。
七、谈摆脱
“舞台上的悲剧生于冲突之得解决,而人生的悲剧则多生于冲突之不得解决。”文章之术在知遗漏,生活也要知所遗漏。正如“长qian.g短戟,用各不同,但精其一,已足制胜,汝才有偏向,姑发展其所长,不必广心搏骛也。”
我理解的是,人要在其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兼容并包,在泛的基础上钻研专业成为小专家。像我,在杂看文学书的基础上,着重看中国近代作家沈从文的作品,成为广博塔的塔尖——沈从文研究专家,我的远大理想。
朱光潜致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二)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在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说多为青年们所关心的事项,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恋爱、哲理,凡此种种。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得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最主要的目的是“愿对于现在的青年,多些力量!”
朱光潜先生在书中对于当时的各种风气做了很透彻的判断也以此为基础给青年提出了更问明智的建议,在我看来这不仅在当时有很大的意义对于现在的我也同样感触颇深受益颇多,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在不断的反思自我,反思现在的教育,反思现在的社会,在这种内省中我获取了一种精神上的力量。下面我就把让我感触颇深的观点、句子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在绪论中有一段关于“超效率”的解读,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为人处事的理解和对自我学生学习状态的反思和行进。““超效率”这话在于急功近利的世人看来,也许要惊人太高踏的论调了,但是一味亟于效率,结果就会流于浅薄粗疏、无可救药。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近功利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不称入基督教的为基督徒而成为“吃基督教”的,不称投身国事的军士为军人而称为“吃皇粮”的,流弊所至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是实用,因之,就什么都肤浅。试就学校教育的现状看吧:坏的呢,教师的目的在于地位、薪水,学生的目的在于文凭资格;较好的呢,教师想把学生嵌入某种预定的铸型中去,学生想怎么毕业后去问世谋事。在真正的教育面前,总之都免不掉浅薄粗疏。效率原是要顾的但是只顾效率,究竟是蠢事。青年为国家社会的未来,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能力,凡事近利,一味的袭踏时下陋习,结果纵不至于“一蟹不如一蟹”,也只能是“一蟹只如一蟹”而已……”对比下现在的情况,你会发现在一定的程度上这种浅薄粗疏进一步加剧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下人人尤其是学生变得更加的浮躁,在急功近利中流于浅薄粗疏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在大学生的一种通病,我们的教师经常对我们所说的一句话就是九斤老太的“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概,所以至此不仅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内涵更要学会内省,内省自己作为学生是不是浮躁、是不是浅薄粗疏,如果自己确实很浅薄、浮躁,我有应该怎么去反思自我,这是个问题。我希望所以看到可这段话的朋友都能真正的面对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面前把自己撕碎并进一步重组。
而作为现代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更不能局限于教给学生很多的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教给学生在纷繁的事物面前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受诱惑管束自我的毅力,不追求所谓的“超效率”而急功近利放弃思考。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在思考中内省、在思考中明事理、在思考中进步。
二、君子求诸己——在困难、变化面前君子要求自己的改变和努力。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困难、变化面前求诸己或求诸人其实是不仅是人生态度的诠释更多程度上蕅ian.g赜谌松卸系恼苎АT诰蒙缁岱⒄沟墓讨芯;岢鱿指髦值牟还降峭谡庵植还匠鱿值氖焙蜓从惩亲罴ち业模窃诳罩新ジ笾写筇柑靥干缁岣母铮峭峁衷趺囱兀肯质狄谰傻怯纱搜急涞酶≡辍⒋质琛⒈г埂⑶潮
: